第(2/3)页 “丹阳太守笮融,大兴土木修建寺庙,在郡内横征暴敛,早已惹得天怒人怨。” “此人贪婪无度,只会祸害百姓。我意,伯符代替我去丹阳走一趟,给笮融点教训。” 说是教训,实际上,傻子都能听出来袁术是什么意思。 他是想用孙策这把刀,为他去开疆扩土抢地盘啊! 孙策此刻如果有半分犹豫,就会引起袁术的猜忌。 他只能乖乖的的做这把刀。 不过,孙策毕竟是孙策。 仅仅用了2秒钟时间思考,就找到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。 “将军放心!末将回去就厉兵秣马,1个月之后便出兵丹阳!” “只是……末将有个不情之请,还望将军能够应允。” “将军也知道,我舅父和堂兄,原本是丹阳郡官吏。近日却被笮融罢免了官职。” “将军若能恢复他们二人的官职,作为我军内应的话,末将便可里应外合,一举拿下丹阳了。” 打下丹阳之后,袁术肯定是要亲自任命太守的。 孙策什么好处都捞不到,只能白白出力为袁术做嫁衣。 可是拿下丹阳的这个过程,无疑是有些风险的。 扬州牧刘繇随时可能横插一脚。 为征战丹阳设置各种阻碍。 袁术想要抢在刘繇介入之前,快速拿下丹阳的话。 利用好孙策的舅舅吴景、堂兄孙贲这两个人,就显得至关重要了。 但袁术也不是傻子。 吴景和孙贲,固然可以帮助孙策快速击破丹阳。 可他们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啊! 吴景是丹阳郡主簿,孙贲是郡都尉。 这两人,一个掌管钱粮、政务,一个掌管兵马、军械。 基本上分走了丹阳郡一半的权力。 若是孙策拿下丹阳之后,他们两人心向孙策而不肯交权。 袁术不就白忙乎了吗? 就在袁术犹豫不决之际,首席谋士阎象在旁说道: “主公,伯符的建议不无道理,里应外合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。” 借着说话的时机,阎象不动声色的向袁术眨了眨眼睛。 传递出一波隐晦的信号。 袁术接收信号成功,瞬间反应了过来。 他让孙策出兵丹阳的目的,是尽可能的消耗孙策的兵力。 让孙策始终处于他的可控范围之内。 就算孙策与吴景、孙贲里应外合拿下了丹阳。 第(2/3)页